指數行外匯數據
指數行外匯數據

芫荽圖1表明隨處理濃度升高

时间:2025-05-05 03:25:20来源:

2 結果與分析

2.13 種減菌劑單因素處理對蕪荽減菌效果的不同影響

2.1.1 次氯酸鈉單因素處理對蕪荽減菌效果的影響

圖1-圖3分別為次氯酸鈉不同質量濃度(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10min)、减菌剂对菌效不同處理時間(質量濃度150mg/1、鲜切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和不同水菜體積質量比(質量濃度150mg/1、芫荽10min)對芫荽表麵菌落總數減菌的不同效果。清水洗後的减菌剂对菌效芫荽表麵菌落總數都顯著低於清水洗前(P<0.05),與對照(清水洗後)相比,0mg/1處理出現的鲜切略微上升與清洗及空氣接觸時間增加有關,其餘處理菌落總數均顯著降低(P<0.05)。芫荽圖1表明隨處理濃度升高,不同菌落總數呈先下降後上升再下降的减菌剂对菌效趨勢。其中150mg/1處理組菌落總數最低,鲜切200mg/1的芫荽處理引起芫荽組織損傷,增加微生物汙染,不同250mg/1處理可再次降低微生物數量,减菌剂对菌效但濃度偏高已引起組織損傷且易發生氯殘留,鲜切故宜選用150mg/1處理濃度。圖2和3表明隨處理時間延長和用水量增加,菌落總數呈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其中10min處理時問與8n1m1:1g水菜體積質量比減菌效果最優,15min處理時間偏長,引起芫荽組織損傷,增加微生物汙染。

表3-表5分別為次氯酸鈉不同質量濃度(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10min)、不同處理時問(質量濃度150mg/1、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和不同水菜體積質量比(質量濃度150mg/1、10min)對芫荽表麵大腸菌群減菌的效果,芫荽經清水洗後大腸菌群數普遍降低1~2個數量級,與對照(清水洗後)相比,各處理組大腸菌群普遍下降約1個數量級,最大減菌組分別為150mg/1、250mg/1(表3),2min(表4)和4m1:1g、8m1:1g(表5),與同批次其餘處理組相比,減菌量相差不大,說明次氯酸鈉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腸菌群數,但效果並不明顯。

2.1.2 二氧化氛單因素處理對蕪姿減菌效果的影響

圖4-圖6分別為二氧化氯不同質量濃度(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10min)、不同處理時間(質量濃度60mg/1、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和不同水菜體積質量比(質量濃度60mg/1、10min)對芫荽表麵菌落總數減菌的效果,清水洗後的芫荽表麵菌落總數都昆著低於清水洗前(P<0.05),與對照(清水洗後)相比,菌落總數除0mg/1處理與對照相當,其餘處理均顯著降低(P<0.05)。圖4表明隨處理濃度升高,菌落總數呈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80mg/1處理為最大減菌組,100mg/1處理引起芫荽組織損傷,增加微生物汙染,考慮質量濃度超過80mg/1處理會使部分芫荽葉片出現變黃現象,60mg/1處理也可控製菌落總數在低水平,故實際應用更適宜選擇質量濃度60mg/1。圖5-6表明隨處理時間延長和用水量增加,菌落總數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考慮二氧化氯處理時間過長易引起芫荽葉片變黃及組織損傷,增加微生物汙染風險,故10min處理時間適宜,水菜體積質量比12m1:1g減菌效果優於其餘2組。

表6-表8分別為二氧化氯不同質量濃度(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10min)、不同處理時間(質量濃度60mg/1、水菜體積質量比8m1:1g)和不同水菜體積質量比(質量濃度60mg/1、10min)對芫荽表麵大腸菌群減菌的效果:芫荽經清水洗後大腸菌群數普遍降低1~2個數量級,與對照(清水洗後)相比,不同質量濃度(表6)、不同水菜體積質量比(表8)2個處理組均將大腸菌群數控製在最低水平,不同處理時間(表7)處理組由於原始大腸菌群數偏高而未能控製在最低水平,但仍可保持在較低水平。

綜上所述,二氧化氯可有效控製芫荽表麵大腸菌群數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次氯酸鈉大腸菌群二氧化氯菌落總數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