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行外匯數據
指數行外匯數據

原價99元一盒的临期食品餅幹

时间:2025-05-04 23:48:18来源:

原價99元一盒的临期食品餅幹,隻需50元就能買到手;兩箱酸奶捆綁在一起,放心买買一送一……臨期食品,临期食品一般指即將到達保質期,放心买但仍在保質期內的临期食品食品。合肥市民朱昱今年25歲,放心买經常在網上淘買臨期食品,临期食品她說:“太便宜了!放心买買了十幾樣商品,临期食品最後付款隻需六七十元。放心买身邊不少朋友也在買,临期食品用打折的放心买價格,吃到不打折的临期食品美味。”

隨著“舌尖上的放心买浪費”降溫,價格實惠的临期食品臨期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不少消費者在“撿漏”的同時,心裏難免“犯嘀咕”——臨期食品從哪兒來?臨近過期了,能放心買嗎?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商品“滯銷”折扣賣 促銷處理有規章

“大批量進貨,某些產品的市場行情很難預估,銷量不佳,快到保質期了,就隻能打折銷售了。”6月24日,位於合肥市望江路的合家福超市港匯廣場店裏人來人往,臨期商品貨架上擺滿了進口的薯片、果汁等,3.9元、4元……超低的價格標簽格外顯眼,讓不少顧客駐足挑選。超市負責人衛立華說:“休閑食品、飲料等是臨期食品的‘主力軍’,這些食品一般保質期隻有一年左右。”

保質期還剩多長時間時打折出售?衛立華說:“公司對此有嚴格的臨期商品管理製度,保質期還剩四五個月左右時,在原貨架打折出售;保質期隻有三個月時,集中在專用貨架上銷售;如果隻剩一個月了,商品就撤下來,向總部報貨損。”但同時她也透露,報貨損的情況十分少見,隻要在臨期商品專區上架了,通常1個月內就會銷售出去。“休閑食品一般都是隨買隨吃,本身消耗快,加上價格便宜,自然就暢銷了。”

雖然臨期了,但這些商品與正常商品的進貨渠道一樣。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鄭遠征告訴記者,超市的產品進貨渠道很多,有的來自經銷商,有的直接來自廠商,還有的是代銷模式。“如果是代銷產品,產品臨期可以回收或者調換。但如果是經銷商品或源頭直采的產品,就需要自己消化了。”他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消費者經常能在超市看到牛奶促銷,一般是由廠商與超市協商調價,或是捆綁一些贈品,或是買一送一。

記者走訪時發現,臨期銷售的產品中,進口食品占比不小。“進口食品從生產到采購、報關、進口等一係列環節需要三四個月時間左右,通常保質期隻剩三之一時就要按照臨期食品銷售,那麽留給超市正常銷售的時間隻有三個月左右。”鄭遠征說。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規範食品索證索票製度和進貨台賬製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商場可以對“臨界食品”進行促銷處理,但必須做到兩點:一是須在銷售場所集中陳列;二是向消費者做醒目提示。一般保質期在半年以上的,到期前15天內需要公示;保質期兩年以上的,最後30天是“臨界期”;而保質期僅為一個月的產品,最後三天內則需要明示“本產品即將到期,特價處理”等字樣。今年出台的《反食品浪費法》也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保質期內放心食 貯存條件要當心

臨期食品能否放心食用?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消費提示:臨期食品仍在保質期內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但最好在保質期內吃完;購買臨期食品應按需購買,不要囤積,以免過期變質造成浪費。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食品的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因此處於保質期內的臨期食品,在包裝完好、儲存得當的情況下,其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麵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即便是處於保質期內的食品,也要注意貯存條件。食品貯存條件關係到食品變質的速度,通常的貯存條件包括常溫、避光、陰涼、冷藏、冷凍等。因此,除了關注食品保質期,更應注意包裝上標注的貯存方法,隻有保存方法正確,保質期才有參考意義。有關專家指出,開封的食品保質期會比密封的短很多,因此消費者在開封後應盡快吃完,吃不完的食品也要密封保存,避免加速食品變質。

與預包裝食品不同,一些菜市場、商超等在臨近關門時會打折銷售水果、蔬菜等,購買這些食品時要更加謹慎。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食化所所長姚幫本指出,保質期是一個界定法律責任的概念,在保質期的範圍之內,食品的生產者要為食品的基本品質和食品安全負責。“青菜、豆角等農副產品其實不存在保質期的概念,安全與否與農殘、黴變等相關,需要進一步化學檢測論證。”

針對潛在的消費風險,省12315中心提醒廣大消費者:“臨期食品雖然特價售賣,但經營者依然有保證其質量的義務。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有權向經營者提出退貨和賠償要求,且經營者不能以打折商品概不退換等理由拒絕。”

臨期食品前景廣 責任意識需加強

艾媒谘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達3萬億元,市場規模巨大。從供給側來看,每年都有大量的產品流入到臨期食品行業,市場潛力顯而易見。

記者在采訪中也注意到,“90後”“00後”等年輕群體對臨期食品的接受程度較高;如今,不僅商場裏有臨期食品專區,專業的臨期食品商店也越來越多,電商平台上也有不少臨期食品專營店。據天眼查App顯示,近年來,多個互聯網食品特賣平台獲得融資,行業的受關注度正不斷提高,市場逐步走向規模化。

但是,臨期食品市場存在的亂象不可忽視:有的商超對臨期食品標示不明,要麽隻是標注“特價”,要麽采取“買一贈一”方式銷售,使消費者不明所以;網售臨期食品中往往存在“不接受7天無理由退換貨”“快遞過程中無法保障產品毫發無損”“膨化食品擠壓發生漏氣、破碎概不賠償”等不合理條款,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規範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防止食品浪費,我省不少地區已積極行動起來。近日,績溪縣市場監管局組織推行在大中型商場超市、蛋糕店中設立“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將臨近保質期食品集中陳列和銷售並作醒目提示,督促食品經營者履行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義務,建立健全內部臨近保質期管理機製,規範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區(專櫃),定期對已設立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專櫃)的商場超市等開展回訪檢查。2021年計劃建立專櫃15家。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合肥市不少商超內設立了臨期食品專區,有關處室也正計劃出台規範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設立及管理的文件。

有關人士指出,經營臨期食品尤其是專門經營臨期食品的風險性高於經營非臨期食品,市場監管部門應增強“臨期監管”責任意識,瞄準風險點,增加抽樣檢查和現場檢查的頻次,督促、倒逼經營者履行保質期內銷售和品質把關義務,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安徽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食品農殘標簽

更多内容请点击【熱點】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