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行外匯數據
指數行外匯數據

以及是鉴定否有性過程等

时间:2025-05-05 03:39:13来源:

一、酵母培養和鑒定方法

酵母的鉴定鑒定主要根據形態和生理特性。形態特性包括酵母所生孢子的酵母形狀、特點和數目、鉴定酵母的酵母無性繁殖方式,如是鉴定否為裂殖或芽殖以及出芽的方式、真菌絲和假菌絲的酵母情況,以及是鉴定否有性過程等。依靠生理特性如糖的酵母發酵和同化等,可以進一步區分屬以下的鉴定種。

(一)形態的酵母觀察

1、培養特征

液體培養:在麥芽汁或葡萄糖-酵母汁-蛋白腖培養基中25~28℃培養3d,鉴定觀察是酵母否發酵、培養液的鉴定清濁、液體表麵是酵母否形成菌醭、菌環或島,管底沉澱物的性狀等。

(2)固體培養:在麥芽汁或葡萄糖-酵母汁-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上25~280C培養3d,觀察菌落的色澤,有的菌產生黃、紅色素,即胡蘿卜素,因而菌落呈黃色或紅色。菌落的質地,細胞有莢膜的常形成粘質菌落,有的很薄,幹酪狀,易碎,有的皮革狀,較堅實。大部分菌落為蠟質。菌落的表麵光滑或粗糙,褶皺或平坦,光澤或灰暗。菌落的邊緣有的羽毛狀,有裂紋。

2、細胞的形態:取液體或固體培養物製片鏡檢,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形狀、大小及增殖方式。酵母的增殖方式有裂殖和芽殖,芽殖又有一端芽殖、二端芽殖、三端芽殖或多邊芽殖。

3、假菌絲的形成和形態:在無菌平底培養皿倒一薄層馬鈴薯或玉米粉瓊脂培養基,凝固後,倒置幾小時使表麵稍幹,在培養基表麵用新培養的酵母菌體,以劃線法接種2~3條,每條上蓋以無菌蓋玻片(用75%乙醇浸泡的清潔蓋玻片),25~280C培養4~5d後觀察。注意劃線兩旁是否形成假菌絲,或僅有原始型的短鏈或延長的細胞,如假菌絲很發達可進一步注意是哪一種類型。

按照芽生孢子在假菌絲上排列的不同方式而分成五種類型:

(1)菌絲圓酵母型:圍繞假菌絲細胞的頂端,芽生孢子密集成簇呈球形。

(2)類菌絲圓酵母型:芽生孢子排列為疏鬆的輪生分枝。

(3)假絲酵母型:在假菌絲細胞末端,生出芽生孢子鏈。

(4)菌絲假絲酵母型:有強度分枝的假菌絲,其芽生孢子為小輪生體,常常隻有兩個對稱排列的芽生孢子。

(5)芽枝酵母型:有落滴形的芽生孢子,排列成青黴狀。

4、子囊孢子的形成和形態:以麥芽汁斜麵上新培養的酵母菌體(培養2~3d)接種在麥氏培養基或克氏培養基上,25℃培養1周後如不生孢子則置於室溫中培養,每周檢查一次,至少檢查4~6周。注意觀察是否形成子囊孢子,孢子的形狀和表麵紋飾,測量孢子大小,每一子囊內的孢子數。子囊孢子的形狀有球形、禮帽形、土星形、腎形或其他形。

5、擲孢子的形成和形態:酵母接種於麥芽汁斜麵或培養皿中,於25~28℃倒置培養3d至1周後,觀察其下方(即斜麵相對的試管壁或培養皿的蓋)是否形成與菌落形狀相同的鏡像,如能形成鏡像則證明確有擲孢子擲出,注意觀察擲孢子的形狀、大小。

參考資料: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標準手冊

相關鏈接:酵母蛋白腖培養基菌絲

更多内容请点击【焦點】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