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獲悉,越海有重該台聯合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員,王星首次通過自主觀測發現越海王星天體2013 LU28存在顯著活動特征,天体為揭示太陽係形成演化機製提供了關鍵證據。观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发现
越海王星天體,越海有重指運行軌道在距離太陽約45億公裏的王星海王星之外神秘冰質天體群體,包含冥王星、天体鬩神星等著名天體,观测是发现研究太陽係起源的“活化石”。
研究團隊利用位於雲南麗江的越海有重2.4米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在2024年1月3日至4月13日期間對目標天體進行了持續監測。王星觀測顯示,天体這個距離太陽最近時僅有8.7天文單位(約13億公裏)的观测冰質天體,在接近近日點的发现過程中亮度指標持續降低,表明其表麵反射麵積正在擴大,存在明顯的物質升華活動。研究團隊測得該天體每秒損失質量達2.64千克,其活動主要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冰的升華驅動,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尤為顯著。通過精密計算,研究團隊還首次獲得了該天體的核心半徑和表麵顆粒尺寸等重要物理參數。
作為海王星軌道外最原始的太陽係天體群,越海王星天體保存著太陽係原始星雲的“基因密碼”。2013 LU28的特殊性在於其擁有184.2天文單位的超長軌道半徑和125.3度的高傾角軌道,每2500年才完成一次繞日公轉。此次觀測恰逢該天體自公元前5世紀以來首次回歸近日點,為人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觀測窗口。
此次觀測,可為了解太陽係天體在軌道特征、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尺寸等方麵的分布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為我國的太陽係邊際探測任務提供了科學支持。研究團隊還將持續觀測該天體過近日點後的變化,以期獲得更多關於太陽係早期演化的關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