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開展基層典型改革案例征集工作,在經濟、科技創新、農業農村、文化、社會、民生、生態、黨的建設等領域遴選出65個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報請省委深改委審定印發。
在文化領域,汕頭、佛山、中山、江門、茂名、潮州潮安區6地上榜,聚焦曆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鄉村文化空間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深化移風易俗等多方麵的探索與創新,在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不斷促進“物的全麵豐富”和“人的全麵發展”
廣東省6個文化領域典型案例公布!一起為家鄉打call(可多選)汕頭創新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模式保育活化曆史文化街區佛山以“西甲”為載體探索繁榮群眾體育新路徑中山探索“村BA+”新模式闖出“體旅文農商”融合發展新路子江門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加、減、乘”法構建多元鄉村文化空間體係茂名建設高速公路荔枝文化特色示範服務區探索“交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新路徑潮州潮安融合“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風文化”打造基層治理新樣板提交
借力曆史文化資源
打造出圈文化IP
堅持修舊如舊、突出“汕頭元素”、創新開發建設、探索“美食+文化+旅遊”路徑、挖掘曆史遺跡故事……這些關鍵詞,成為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的重點和方向。
作為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家園,小公園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曆史見證。近年來,汕頭把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與城市更新、舊城改造、文明創建等工作有機結合。堅持“修舊如舊、修新如舊、不增不減、原貌修複”的原則,以微改造的方式對小公園片區內騎樓建築群進行加固修繕。
在業態控製和引導上,汕頭探索打造文化IP,提出要發展首店經濟、遺產經濟、夜間經濟、內巷經濟、樓上經濟五類特色業態,加快讓老商埠煥發新活力。搭建潮汕傳統文化人才交流和傳播創新發展平台,依托陶瓷微書、抽紗、嵌瓷等11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和潮汕文藝人才交流中心,集中展現潮汕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佛山三水足球百年曆史,輝煌不斷。其中,佛山“西甲”足球聯賽自2002年開始已連續舉辦18屆,2023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首批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案例之一。近年來,佛山全方位、全鏈條深挖足球體育賽事綜合帶動效應,深化“足球+”體育產業,打造“足球+節慶”,以“賽事搭台,經濟唱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4年以來,佛山全麵升級賽事,競賽組參賽隊伍從26支擴容至32支。更加廣泛深入地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創新性地把“西甲”作為產業招商平台、足球場“化身”會客廳,參賽隊伍全部以企業冠名。策劃組織“健力寶之夜”“鎮遠之夜”等數十場高質量“西甲之夜”主題活動,舉辦雪梨瓜節、冬瓜王大賽、火花電音節等近200場農文旅節慶活動,聯動體育場周邊的“西甲”啤酒廣場、江邊倉等消費熱點區域打造農文旅體綜合消費體驗全新場景。賽事期間,79場比賽超146萬人次入場觀賽,創下新紀錄。全網賽事直播流量超2億,全媒體總流量達43億。
佛山“西甲”將具有“嶺南風、佛山味”的文化創新性融入足球賽事。 佛山市文明辦供圖
建設鄉村文化新空間
村民家門口享受服務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隨著“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深入實施,廣東各地的鄉村文化空間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湧現出一批新型的鄉村文化空間,不斷增強鄉村群眾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江門通過做好“加減乘除”法,優化鄉村文化空間布局,構建多元鄉村文化空間,豐富直達基層的文化供給服務,培育文明鄉風、煥發文明新氣象。
在豐富鄉村文化空間文化服務上,做好供給“加法”。開啟“文化+誌願”服務模式,推行“文化+理論”的宣講形式,全域推廣“藝術黨課”,其中“音樂黨課”開發“點單式”特色課程60餘節,線上線下累計舉辦700餘場次,覆蓋黨員群眾超過150萬人次。
“音樂黨課”創新運用藝術形式開展理論宣講,通過歌唱、朗誦、表演等多元形式,增強黨史教育的情景體驗。 江門市文明辦供圖
在優化鄉村文化空間布局上,做好設施“減法”。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統籌整合優勢,打破條塊分割和部門壁壘,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原則,上下聯動、左右互動,讓公共文化服務陣地“融起來”“活起來”。
在維係鄉村文化空間後續運營上,做好協作“乘法”。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其中,讓鄉村文化空間有效運營的“難點”變成服務群眾的“亮點”。
鄉村文化空間的建設不僅僅在於硬件設施的完善,更在於文化內涵的豐富與提升。
近年來,潮州潮安區高度重視宗祠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模式探索“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風文化”,係統盤活宗祠文化資源,以龍湖鸛巢鄉為示範引領,把黨史村史、家風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宗祠文化建設,將祠堂打造為文化傳承、文明實踐、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不斷拓寬宗祠文化的豐富內涵。浮洋鎮仙庭村依托方氏待禦宗祠打造“祠堂+古村落+非遺文化+民俗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展示省級非遺方潮盛銅鑼,介紹製作技藝及使用技法,組織傳承教學,成為非遺傳承的重要陣地。
沙溪鎮上西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剛克公祠)舉辦潮州市2024“經典誦讀”文明實踐活動。 潮州市文明辦供圖
此外,潮安發揮宗祠文化橋梁紐帶作用,探索“支部引領、黨員帶頭、鄉賢助推、群眾參與”的治理模式,吸引各類主體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江東鎮下水頭村鄉村振興促進會依托蔡氏祠堂,通過村民點單、促進會接單、群眾評單的方式,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組建“老年人當顧問,年輕人當理事”的誌願服務隊伍,定期開展理論宣講、誌願服務、文藝展演等活動,傳播新思想。
瞄準“文旅+”
農文旅融合開創多種“新玩法”
吸引3億人次觀看直播;“村BA”微信指數上漲近100%;廣東登上“村BA”百度指數關注榜TOP1......中山以舉辦“村BA”賽事契機,融合體育競技、非遺、僑鄉美食、農產品展銷,讓“村BA”成為擦亮“和美鄉村”亮麗名片,加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興力量。
賽事舉辦期間,中山各鎮策劃了醉龍舞、麒麟舞等一係列非遺表演,還設置了廣東各地市產品展銷區,打造多條“村BA”精品農文旅線路,借助賽事影響力推廣鄉村美食、美景。借助“村BA”的天然流量,全省上百名村播也紛紛將鏡頭對準中山,還吸引了4位外籍“洋村播”加入了直播行列。在他們的鏡頭下,精彩的籃球賽事躍然眼前,廣東的鄉村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表演、特色嶺南美食也在全國觀眾麵前一一展開,展現美麗鄉村魅力的同時,還提升了廣東特色農產品知名度,讓廣東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村BA”帶來的“流量”,也成功轉變為文旅消費的“留量”。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山舉辦的2024年大地流彩·2024全國“村BA”廣東省賽帶動中山地區食宿、餐飲、農特產品等銷售額大幅度上升,4大賽區的酒店、餐飲店爆滿,各餐飲店日均餐飲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各景區景點、休閑旅遊鎮村遊人如織。
中山舉辦2024年大地流彩·2024全國“村BA”廣東省賽。
在全球最大荔枝生產基地茂名,省內首個以荔枝文化為特色的現代化服務區即將投入運營。以“荔鄉水韻,一枝獨秀”為設計主題,柏橋服務區整體建築充分融入荔枝文化特色和嶺南庭院風格,打造體現嶺南韻味、國內一流的“交農文旅商”示範性服務區。
在產業融合方麵,柏橋服務區以茂名“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為軸線,融合荔枝、龍眼、化橘紅、三華李等特色產業,打造主題鮮明的場景化銷售區、沉浸式沉香體驗館與非遺集市,通過“服務區+特色展銷”模式,立體化展現地方物產精髓,通過多維場景激活消費新生態。同時,服務區將與“大唐荔鄉”4A級景區及周邊旅遊資源形成聯動,充分帶動當地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形成“以點帶麵”的輻射效應。
南方農村報記者 林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