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织卫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星互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联网连接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天地通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更畅信息顯示,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使用Ka等頻段載荷,织卫主要為用戶提供寬帶通信、星互互聯網接入等服務。联网连接前期,天地通工業和信息化部創新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管理方式,更畅批量頒發了空間無線電台執照和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织卫為衛星互聯網項目的星互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何為衛星互聯網?联网连接發展衛星互聯網有怎樣的價值?就此,人民日報進行了采訪。天地通
萬物互聯 優勢顯著
衛星互聯網是更畅基於衛星通信技術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全球性通信係統。據業內專家介紹,它是由分布在不同軌道的空間節點,通過星間鏈路和地麵信關站連接在一起的衛星通信係統,通過融合地麵移動網絡和互聯網,並以互聯網為底座,形成“空天地一體化”組網互聯,並提供泛在互聯網接入服務的信息基礎設施。用戶可借助衛星實現全球範圍內廣泛、便捷的網絡連接。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衛星互聯網重要性日益凸顯。
衛星互聯網的覆蓋範圍遠超傳統互聯網,能夠有效彌補傳統移動通信服務的不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濤認為,衛星互聯網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它能讓信息更通暢、高速,讓網絡覆蓋更廣泛的環境,在解決偏遠地區網絡覆蓋、實現應急通信、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衛星互聯網與傳統的衛星通信網絡和互聯網網絡都有不同,它能夠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完善的通信保障。”盛邦安全科技集團董事長權小文介紹,衛星互聯網不是對衛星通信網的升級改造,而是重構。“衛星互聯網把衛星當作信號的延展,讓信息盡快落地,通過地麵網絡服務更多用戶,通過衛星實現更大範圍的業務覆蓋。”
權小文指出,目前廣泛使用的4G、5G信號主要依賴地麵通信基站與手機之間的無線連接。然而,在人口稀少及地理環境複雜的地區,傳統通信基站的部署成本高、難度大,導致許多地區難以實現移動信號覆蓋。但通過部署成千上萬顆低軌道衛星,衛星互聯網不僅能為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還能為航空、航海、應急救援等領域提供可靠的通信支持。
在低延遲方麵,衛星互聯網通過部署大量低軌衛星,顯著縮短信號傳輸時間。權小文表示:“傳統衛星網的延遲通常在110至270毫秒之間,而理想狀態下,衛星互聯網的延遲不足10毫秒。”
在通信能力方麵,衛星互聯網采用的高通量衛星技術,利用高頻段、多點波束和頻率複用等技術,大幅提升了衛星通信的能力,能夠提供傳統衛星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容量,可以為虛擬現實、自動駕駛和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支持。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以通過衛星互聯網實時接收前方道路的擁堵信息,並迅速調整行駛路線,避免陷入交通堵塞。
基於這些優勢,近年來,許多國家已提出或正在實施衛星互聯網組網計劃。中國在該領域也加快了建設步伐。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2024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提出要“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
目前,中國已有多個衛星星座計劃先後啟動,如航天科技的“鴻雁星座”、航天科工的“虹雲工程”、國電高科的“天啟星座”等。其中,中國星網的“GW星座”、上海垣信衛星的“千帆星座”等,均是預計發射超萬顆衛星的星座計劃,建設周期可能長達十餘年。
安全問題 不容忽視
當前,國內衛星互聯網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業內專家認為,衛星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應提早受到重視。
“衛星發射數量的增多,意味著對安全的需求也同步增長。”權小文指出,不同於傳統的光纖通信,衛星互聯網依靠無線電波傳輸信號,一個波束覆蓋範圍可達數百公裏,區域內的所有終端設備都能接收到信號。這種開放性使得衛星通信極易受到幹擾、截獲,甚至攻擊。“一方麵,要確保‘天’(衛星)與‘地’(地麵終端)之間的傳輸安全;另一方麵,還需兼顧衛星之間及地麵網絡內部各節點間的安全防護。”
比如,應急救援無人裝備領域是衛星互聯網的一大應用場景。不管是在高原、森林、還是遠海,接入衛星互聯網的無人設備都可聯網運行,這中間就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在一場森林防火任務中,救火無人機可能要飛行超長距離,這就對網絡的安全性提出了嚴苛要求。
再比如,在物聯網應用中,從電塔塔基監測到輸電線路覆冰監測,都可以通過衛星網絡進行數據傳輸,中間過程如何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也至關重要。
麵對此類複雜且多變的安全難題,權小文指出,衛星互聯網通過密碼定義網絡邊界,實現不同用戶的網絡隔離,而傳統互聯網中采用的安全手段在衛星互聯網上難以奏效。“應通過新型的加密技術,重新定義網絡邊界與用戶身份驗證機製,讓衛星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我們通過改進密碼的算法,能夠有效應對衛星互聯網大規模應用中的實用性與可靠性挑戰。密碼應用相當於給數據穿上‘保護服’,幫助解決信息傳輸的安全問題。”
衛星互聯網供應鏈由多個緊密相連的環節構成,一旦任一環節出現安全漏洞,都可能觸發係統性風險。因此,業內專家認為,還應建立衛星互聯網態勢感知平台,實現對衛星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數據管理、態勢分析、風險評估及快速響應,從而全方位保障衛星互聯網的安全、穩定與高效運行。
麵向未來 盡早布局
衛星互聯網的建設發展還需長期布局。
北京宇航係統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於遠航指出,衛星互聯網發展主要依靠低軌衛星。低軌空間有多大,決定了可部署的衛星數量。
“低軌衛星是指在距離地球表麵幾百公裏到約兩千公裏之間軌道上運行的衛星。這些衛星因為較低的軌道高度,具有傳輸時延短、鏈路損耗低等特點,非常適合發展衛星互聯網業務。”於遠航指出,在該區域總計可容納的衛星數量是有限的。而國際電信聯盟規定,地球低軌道和通信頻段資源的獲取,遵循“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則。
為此,於遠航認為,為了通信領域的獨立自主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道考慮,需加速發展互聯網星座,盡早布局低軌衛星頻譜資源。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航天發展路徑,有利於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
“商用航天的發展是衛星互聯網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可以利用民營企業高效、快速創新的優勢去發展相關產業。”張濤指出,當衛星互聯網建設更加完善後,普通人也可以在沙漠裏打遊戲,在雪山上發朋友圈,在深海裏直播,甚至在萬米高空的航班上能享受到滿格的通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