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為杜仲葉茯磚茶加工過程中EF0(原料篩選),基于技术加工EF1(渥堆),气相EF2(氣蒸及壓製成型,离迁即發花第0d),移谱叶茯EF3(發花第8d),分析发性EF4(發花第25d)及EF5(陳化1年)樣品的杜仲GC-IMS二維譜圖,圖中縱坐標表示氣相色譜的砖茶中挥保留時間,橫坐標表示歸一化處理後的过程漂移時間,而左側紅色垂直線表示反應離子峰,成分RIP峰兩側的基于技术加工每一個點代表一種揮發性成分,白色表示濃度較低,气相紅色表示濃度較高,离迁且點的移谱叶茯顏色越深表示濃度越大,該譜圖較直觀的分析发性反映了茯磚茶加工過程中各不同階段揮發性物質種類及濃度差異。從圖1中可以看出,杜仲杜仲葉茯磚茶加工過程中揮發性成分差異明顯,和原料相比,杜仲葉茶經渥堆處理後揮發性組分更為豐富,且部分組分含量增大,發花8d和0d相比,部分揮發性組分含量變化較大。和其他階段樣品相比,杜仲葉茯磚茶經過陳化後在譜圖上的紅點明顯增多,說明其揮發性成分越來越豐富。
以EF0為參照,其他階段樣品所含揮發性成分扣減參照後的對比差異情況如圖2所示,紅色代表該物質在該樣品中濃度高於EF0,藍色則代表低於EF0,而濃度相同的物質顏色抵消後呈白色。總體來看,EF1和EF2中紅色部分明顯大於藍色部分,EF3中紅色部分和藍色部分相當,EF4中藍色部分略大於紅色部分,而EF5中紅色部分明顯大於藍色部分。圖1和圖2可共同說明杜仲葉茯磚茶加工過程中揮發性成分有明顯的變化。
圖3中所示的每一個數字代表定性分析出一種揮發性氣味物質,整個杜仲葉茯磚茶加工過程中,共檢測出70種揮發性物質,應用軟件內置的NIST數據庫和IMS數據庫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發現,可以明確定性的揮發性物質有51種,包括部分揮發性物質的單體及二聚體,具體見表2。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工業科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杜仲葉,氣相色譜,杜仲樹皮